彭文斌:从日常生活去思考屯堡文化的研究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30 21:00:12

“要扩大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海外华人群体有可比性。”8月29日,在“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研讨会分组研讨上,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员彭文斌围绕《屯堡文化演进途径之思考》作发言,提出了研究屯堡文化的新可能性。

“以吾所见,则华人所长者如下:爱乡心甚强;不肯同化于外人;义侠颇重;冒险耐苦;勤俭信。”以梁启超观旧金山“唐人街”之所得为启示,彭文斌认为,屯堡文化与海外华人群体在某些文化特征上有一定的可比性。


(资料图片)

“他们都体现了文化的韧性,这就可以拓展民族学的思考,就是学术拓展性。”彭文斌介绍,过往的族群或民族研究比较单一,多偏重少数民族地区非汉族群的研究,且关注不对称的人口与权力架构;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汉族的研究,学术关注度不高。

他以学者郝瑞的研究为例,说明在凉山彝族聚居地区汉族的日常生活与在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对汉与非汉、主体与少数传统思维架构形成冲击。作为少数群体的汉人在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与传承,有哪些特征与机制,也值得思考。

“屯堡文化,是自明以来,国家体制进一步下沉,在西南地区南进过程中由屯军的体系逐步形成的,并形成相对封闭的‘孤岛性’文化。明代的政权在北方是防御态势,在南方则是积极经营,从军事、经济和文化、移民人口多方面推进。”彭文斌说,“从本质上讲,屯堡文化在贵州的留存及其调适与持续性,是汉人在边地的认同建构的历史形态及其展延,并具有独特的韧性。”

“屯堡人认同建构的要素有四个方面:见证并参与西南地区的国家化过程、见证建省与通道的建构、见证仪式与记忆场的建构、见证非遗过程。”彭文斌说。

“我们更应该从日常生活去思考屯堡文化的研究。”同时,彭文斌认同学者杜树海的观点,认为传统的研究偏重国家整合的制度和结构层面,如政制建置、军事部署、经济融合和文教推广等方面,从王朝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南方的整合过程;而新的思路应该从地缘血缘想象、文化地景塑造、礼法话语建构、资源、人员流动等入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聂娜 向莹 杜延卿

编辑 张赛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聂娜

关键词: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汽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