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州名医”|向定成:推动全国5600多家医院建立胸痛中心

来源:羊城派 发布时间:2023-08-24 23:08:05

8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召开首届“广州名医”媒体访谈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向定成受邀出席,与媒体畅谈工作经历及从医体会。

名医简介


(资料图片)

向定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首席专家、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国家冠心病介入技术质控专家、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2011年开始致力于胸痛中心的研究及推广,率先提出了区域协同救治型胸痛中心的理念并创立了首个基于该理念的胸痛中心模式,起草了中国胸痛中心的系列认证和质控标准,负责全国胸痛中心的认证组织工作,为全国胸痛中心的普及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被耽误了的治疗,刺痛了心内科医生的心

在我国,谁最早提出胸痛中心的概念?这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全国多家医院希望尝试推动急性心肌梗死院内绿色通道建设,但是路该怎么走?一切都很茫然。

1997年的一天,当时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刚刚开展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一位从县医院转送上来的患者,年仅45岁,开工厂,事业很成功。突然出现胸痛和胸闷,他一个小时内就被送到了县医院,可惜当时的医院花了2个小时才搞清楚他是心肌梗死,但是治不了,不能溶栓也做不了介入。病人病情严重需要转院,但是县级医院派遣救护车也需要向医院报备,最后还是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派车去接病人,路上花费了3小时,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窗。到了医院后也未能挽回患者的生命。

“八岁的女儿,抱着父亲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我们几名医护都很难把小女孩的手从她父亲胳膊上掰开……”这个场景让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心内科医生心碎,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向定成的心,“我们的医疗体系不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需要打破各个不同级别的医院各自为政、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分离的情况,需要建立一个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推动全国5600多家医院建立胸痛中心

在早期胸痛中心还是一张白纸时,需要专家学者去主导拓荒;而在探索出可靠路径后,与政府的合作推动则变得很有必要,这样方能做到最好。这是胸痛中心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转变。

直到2011年,全国首个基于区域协同救治理念的胸痛中心在广州军区总医院(现南部战区总医院)建立。向定成开始致力于胸痛中心的研究及推广,率先提出了区域协同救治型胸痛中心的理念并创立了首个基于该理念的胸痛中心模式,起草了中国胸痛中心的系列认证和质控标准,负责全国胸痛中心的认证组织工作,推动了全国5600多家医院建立胸痛中心。

从大医院覆盖到县域医院,如今11000多个最末梢的“胸痛单元”遍布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国胸痛中心的普及推广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向定成提出了要建立区域协同的救治体系:胸痛中心不能只是关注院内绿色通道的建设,患者的救治也不应该在送至医院后才开始,而是要协同好区域内各方医疗力量,将大医院缺乏院内绿色通道、院前急救延误、基层医院诊疗能力不足的问题一并解决。“这种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成立,极大减少了救治流程,缩短了救治时间,改善了病人预后。我国急性心梗的死亡率从10.1%-12.4%,下降到当前的3%-4%,我想这就是过去几代心血管医生想要达到的目标。”

医生从医体会:

这个女孩和爸爸的故事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病例,它是对我国整个急救系统有贡献的案例。虽然每次提起这个病例都令人心酸,但是我很愿意跟大家分享。因为它就像一把钥匙,为后面无数的患者打开了生命之门。我认为,临床医生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些都需要团队齐心协力去完成。

作为一名医生,我还强调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首先不能简单地把病人看作是治疗对象,更多的是要给予人文关怀。

据悉,本次“广州名医”媒体访谈会(2023年总第54场)邀请了5位广州名医,他们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泌尿外科主任陈凌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光学系主任卓业鸿,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向定成,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管委会主任陈敦金,讲述从医路上的难忘与感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刘欣宇 薛仁政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梁善茵校对 | 张家梁

关键词: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汽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